当前位置: 孔子雕像 > 文档资料

历史中孔子造像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9-10-04 10:58 | 访问次数:3793

儒家思想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一直没有间断。孔子雕像的产生或源于孔子弟子对自己老师的追思之情,或源于对圣贤图像教化作用的重视,或源于学生的祭祀之用。纵观历代孔子雕像,唐代以前的主要形式是壁画和塑祥,东汉时期就出现了石刻画像,宋代以降、卷轴画、石刻画居多。随着儒家学派的精神突显,特别是儒家的理学知识和思想越来越“俗化”。明代以后孔子造像更加的普遍,刻书业的发展,导致了《孔子圣迹图》的盛行,到清代时则出现了神化孔子的《孔子神位图》。孔子的真实形象到底如何,当时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最早的明确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当中,其中也是说他“生而首上圩顶”,这时距离孔子去世已经三百多年了,关于孔子真实形象的却是,使孔子造像从一开始就具有美化的特点,发展到明清时期的《神位图》则将孔子完全神化了。
圣师孔子铜雕 校园景观铜雕

孔子造像的兴衰和形式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代帝王尊崇孔子儒教的情况,体现出了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孔子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思潮的指向标。孔子形象的视觉表现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艺术的一个特殊文本,主要表现为绘画和雕塑两种形式。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的主题,深刻的影响了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孔子的形象已经随着儒学的沉浮而内化为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标志符号之一。对于儒学的尊崇、研究和宣传在重视图画“成教化、助人伦”观念的指导下必然离不开对于孔子形象的视觉表现,这种表现由于统治阶级对于孔子后人的优待和孔庙的延续而带有祖先崇拜的性质。不论是肖像式描绘还是雕像式的刻画,孔子再也不是春秋时代那位教书先生,而是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一个无所不在的象征,历代孔子雕像的变迁已经远远超出了孔子雕像本身的视觉意义,折射出各个时期对于孔子极其儒学地位和影响有意无意的解构和重塑,也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思想尤其是儒释道三教的消涨关系,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古代人物绘画的脉络和特点。然而,历代孔子的形象却不是儒学研究的对象,也不是美术史关照的个案,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对于历代孔子形象的研究,重要的已经不是孔子真实形貌的探求和再现,而是其在思想和文化构建中的符号性象征意义。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欢迎发表您的观点
×
不论您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咨询哦~我们会第一时间给您回复!当然,为保证能及时回复到您,请如实填写以下信息:
×
电话咨询
181-3202-0826
微信咨询
扫一扫快速获取报价
QQ咨询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